只要手腳不黃就是生理性黃疸,謬論!千萬被忽視生理性黃疸

摘要

雖然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但是很多人都說只要孩子手腳不黃就不必擔心,因為這種情況基本上都是生理性黃疸導致的,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判斷孩子是什麼種類的黃疸可以看孩子體內黃疸的指數,還有孩子的症狀以及發病部位,最好是綜合一下才能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但是由於孩子的個人情況不同,所以有的手腳不黃也可能是病理性黃疸,所以最好檢查後再判斷。

黃疸常發於新生兒中,一般80%的孩子出生後都會有黃疸,最明顯的判斷孩子是否有黃疸的方法就是看膚色,如果孩子明顯的變黃之後,說明他很可能是出現了黃疸的情況,但其實黃疸也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一般生理性的不必擔心,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消除,但是病理性的就需要經過特殊治療才能消除,所以說家長們發現孩子出現黃疸後也不必太過擔心,只要不是病理性黃疸,自己在家都可以解決。

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新生兒黃疸
生理黃疸
體內膽紅素濃度過高
新生兒
兒科
面板、黏膜

新生兒手腳不黃就是生理性黃疸

現在不少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的情況,如果是生理性黃疸就不用過於擔心,所以不少家長會通過觀察寶寶的手腳顏色來判斷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覺得如果手腳不黃的話就是生理性黃疸,但這種方法真的正確嗎,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說法錯誤的原因

寶媽想要通過手腳不黃判斷是否為生理性黃疸是錯誤的方法,需要結合實際情來看,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在新生兒患者身上,由於出生後的膽紅素積累過多而造成的疾病,主要的表現為面部、軀幹。

黃疸是逐步擴散的

黃疸是從頭部開始擴散的

當寶寶發生黃疸時,最先開始的部位是頭部,後軀幹,然後再向遠心端擴散,寶寶早期出現黃疸時,有可能是頭頸部和軀幹出現黃色,這種情況是可以自己緩解的,可以多喂水、多吃多拉、經常抱著寶寶晒太陽,就可以改善這一問題。

生理性黃疸一般無需特殊處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是可以逐漸自行消退的,足月兒在出生之後半個月之內就可以消退,早產兒在滿月之內生理性黃疸可以逐漸消退。如果超過了時間黃疸還未消散,最好是選擇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

新生兒判斷黃疸型別方法有哪些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身體疾病,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想要孩子健康,首先就需要找對方法,因為黃疸分為兩種,所以家長區分起來也是比較簡單的。

區分黃疸種類的方法

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疾病,當家長看見寶寶面板出現變黃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不知道怎麼辦,但有的家長則是認為不需要管,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當寶寶出現面板變黃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判斷黃疸的型別:

  1. 1. 時間:當寶寶出現生理性黃疸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在新生兒出生後3天左右,發生病理性黃疸,通常在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 2. 部位:生理性黃疸通常都是從面板開始輕微發黃的,病理性黃疸是從鞏膜和麵部開始變化;
  3. 3. 症狀:生理性黃疸糞便的顏色為正常的金黃色,病理性黃疸糞便顏色異常,呈黑青色或綠色,且糞便十分臭,還會出現大便稠的情況。
寶寶在黃疸期間,寶爸寶媽們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一旦發現寶寶精神狀態欠佳吮吸能力變差或者出現易被激惹、難以安撫等情況,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這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引起的,此時最好是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治療。

新生兒黃疸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的免疫力十分差,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夠做好日常護理,就很同意造成新生兒疾病的發生,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黃疸,當我們知道對於孩子身體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時,那麼,就需要進行治療,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遠離黃疸的方法:

光照療法

新生兒出現黃疸的症狀,可以採用藍色熒光燈照射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將寶寶身體的膽紅素變成一種跟容易通過尿液排出的物質。

藍光照射可以治療黃疸

食療方法

可以取一些冬瓜皮和玉米葉進行煎水服用,這個也能夠緩解黃疸的症狀,但是不能夠將黃疸治好。

多晒太陽

太陽中的紫外線能夠有效的消除寶寶黃疸,在有太陽的情況下,可以帶寶寶晒晒太陽,最好是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4點之後晒太陽。

對於新生兒黃疸,作為家長一定要區分好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能夠幫助新生兒有效的緩解症狀。但是寶寶屬於病理性黃疸的話,需及時到新生兒科門診就診,必要時完善G6PD酶活性,溶血是篩查等相關檢查後,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給予藍光光療。

嬰幼兒護理小建議

以上分享了手腳不黃可能不是生理性黃疸的原因,除此之外,新手家長們還要多注意寶寶的護理,在嬰幼兒生長髮育過程當中,父母的撫養方式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下面總結了詳細的嬰幼兒護理實用建議,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在嬰兒生長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加強餵養,保持均衡的營養狀態,促進體格的增長,同時也需要注意做好護理措施,及時的增減衣物,避免出現受涼,防止出現生病的情況,另外也可定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體檢,便於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干預。